古稀的寂寞—老年憂鬱症(譚永健醫師)

2021-10-07

老年人容易有憂鬱嗎?

    隨著人口高齡化,大家遇到家裡長輩出現身心健康問題相對增加,我相信每個家庭或許曾遇到自己長輩出現這些狀況(最近身體不好又肌肉痠痛,做了檢查都沒問題,就是一直沒治好/我在煩惱小孩的事,煩到受不了睡不著/我今天身體不舒服,不想去了)等,到底發生甚麼事?大家傳統觀念普遍認為老年人比較愛操心,或身體機能衰退以至於不愛活動屬正常的,但你有曾想過長輩犯憂鬱或情緒障礙的可能嗎?

    老年人由於身體常伴隨多種慢性疾病或身體功能障礙,例如:神經系統疾病(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代謝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及關節炎等;再加上生活環境的多變,身邊親友陸續過世,子女長大離家等因素,使得老年人成為好發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研究指出腦中風後出現憂鬱甚至高達50%,而且老年人對於看身心科門診抱持著較抗拒的態度,最後往往出現自殺或自傷的行為後才開始就醫。

老年人憂鬱時會怎麼樣?

  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的臨床表現包括:情緒憂鬱低落或易怒、對事情缺乏興趣、失眠、食慾下降、疲倦無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行為遲滯、不適切的罪惡感、及自殺意念或行為。此外老年憂鬱症患者也常出現自尊心低下、無助無望感、無價值感,負面思考及自責,有時候甚至於到達妄想的程度,因此可能出現自殺意念或行為。所以老年人的憂鬱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研究指出老年憂鬱症患者容易以身體症狀或伴隨焦慮症狀來表現,例如常常抱怨身體哪裡不適或擔心自己得了某種疾病,可是經由醫師仔細評估檢查後,卻找不到任何問題,身體狀況也不像個案所敘述的那麼嚴重;有些個案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程度與預期相差太多,這時候都要考慮個案是否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

認知功能障礙VS 憂鬱症

  大家可能存在著這個疑問「最近長輩都忘東忘西,應該是認知功能障礙吧,不可能憂鬱」,實際上注意力不集中,行為遲滯以至記憶力減退都可能是憂鬱症的臨床表現。認知功能障礙跟憂鬱症症狀常常容易混淆,臨床也有類似共通的表現,這時需要身心科醫師作鑑別診斷,提供適當的治療後便可改善憂鬱症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行為遲滯問題。

長輩犯憂鬱,我該怎麼辦?

  如果家裡長輩出現憂鬱問題,家人可以盡量多抽空陪伴,減少個案的無價值、無助及空虛感,即使個案在家裡發生麻煩的事情,盡量以鼓勵代替責斥的方式對待個案;平常可多鼓勵個案外出參加社交活動,避免他們的生活無聊,乏味,讓他們重拾自信及價值,這樣可減少老年憂鬱症出現的機率。

  如果個案憂鬱情況無法改善或個案已出現嚴重的精神症狀及自傷行為,請盡快給予身心科醫師評估,確定其有憂鬱症時,只要針對症狀加以治療,相信可以使其身體及心理症狀獲得進一步的改善。請大家也要常常注意身邊長輩的身心健康,避免因忽略他們的感受而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作者:譚永健醫師

 

回前頁